“自己榨油吃着放心,想吃哪种油就用哪种原料榨。”沈城消费者周先生对朋友送来的榨油机十分喜欢。
近些年,地沟油、转基因油事件频现,食用油安全问题时时刻刻牵动着消费者的神经。春节将至,以“纯天然”、“无添加”为概念,价格百元至千元不等的家用榨油机成为亲戚朋友答谢的“宠儿”。
然而,高级营养师赵越却表示,目前,榨油机榨出的油是没有经过过滤的“毛油”。其中,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后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,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。
·热点省一半买油钱?不靠谱
“想吃花生油,就用花生;想吃芝麻油,就用芝麻。”谈及朋友送的榨油机,消费者周先生满是欢喜,“地沟油太坑人了,去哪吃饭,油都感觉不放心,还是自己家榨出的油,吃着安全,价格还实惠。”
无独有偶,沈城消费者王女士也担心食用油安全问题,近期在网上购买了一台榨油机。相对于周先生的满意,王女士则略感失望。其原因为,宣传与事实并不相符。据了解,目前,榨油机对外宣称的卖点为,可省下一半买油钱。
“元一台,商家的宣传有点过。”王女士气愤地说,用了两次,都是一斤花生仁,炒后蒸发掉水分大概10-15克。第一次榨出油和花生酱的混合液为克,第二次混合液克。混合液中约有60%-70%的是纯花生油,还有约38克的是含油量比较高的细油渣,出油率约30%。
按照王女士的告知可以计算,要榨5升油至少需要25斤花生。花生的价格每公斤8到10元,也就是说5升油的成本在元到元左右,而目前,超市中5升装的花生油价格为元到元不等。
·售卖沈城商家销售冷清
虽说消费者对自榨油褒贬不一,但仍不妨碍网上的热销。在某知名电商网站,输入“家用榨油机”,可发现近千条的搜索结果。而在传统家电的网购渠道中也有几十款家用榨油机,价格在元至元不等。“送礼就送健康油”等宣传标语在各网站更是随处可见。
网络卖家李先生表示,榨油机在网络上销售情况特别好,每天销售几台都属于正常情况,现在大家都在置办年货,一个月几百台也不成问题。的确如李先生所述,从成交记录上显示的数据记者发现,有的商家日均销售记录在20台左右,销售火爆不言而喻。
不过与网上热销不同的是,在沈城各大电器卖场的实体店,榨油机的销售却比较冷清,甚至很难发现它的存在。昨日,在走访的沈城多家商城中,记者仅在北行某大型电器商场的二楼拐角处发现它的存在,“促销”二字也十分抢眼。
略带困意的销售员丛女士表示,这款榨油机是今年的新款,刚刚从原价元下调为元,现在购买特别合适。“现在假油很多,自己榨油既方便又健康。黄豆、花生、芝麻都可以作为原料,操作十分简单,最重要的是榨油机榨出的油没有任何添加剂。”
对于销量如何,丛女士则坦诚地说,“现在快过年了,销售量比之前有所提升,但也只是多卖出两三台。”究其原因,丛女士表示可能还是认知的少。记者在走访时确实发现,某商城内原有的两家榨油机专柜因为销售情况不好撤出商城。
·食用安全性难以保证
伴随着网售榨油机日渐火爆,另一种声音也随之而出,“家用榨油机当心榨出致癌油”。那么,事实果真如此吗?
对此,中粮集团高级营养师赵越告诉记者,榨油机所榨出的油属于“毛油”,也就是没有经过“脱胶”、“脱酸”、“脱色”、“脱臭”等步骤精炼的油,而“毛油”的弊端就是可能会产生黄曲霉素等致癌物。
“食用油是否安全,消费者不能单从压榨工艺上进行比较,对于油材料的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。目前,市面上销售的榨油机虽然可以让消费者自主选择原材料,但如果不小心用了发霉的大豆、花生,那么就会导致榨出来的油含有致癌物黄曲霉素。”赵越说,虽然消费者可以从肉眼分辨出原材料是否发霉,但是原材料里是否含有超标的重金属,消费者却无从得知。
此外,关于榨油机榨出的油能否长期食用的疑问,赵越表示,不建议消费者长期食用,“首先,家用榨油机的出油率较低,耗费原料多而且‘毛油’所产生的杂质也容易造成安全隐患。其次,在高温下很难储存,容易发生变质。”
本报记者于硕见习记者孙铭珠